返回

重生朱由检,再造大明巅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四百一十七章 工部尚书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周堪赓心中一动,隐约明白了皇帝的意思。

    若是任工部尚书,今后也能有入阁的机会,成为阁臣,多少大臣梦寐以求,自己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不仅仅是地位的提升,成为阁臣之后,不再人微言轻,自己的一些想法,提出之后也能更容易被陛下看见,施行的可能也就越大。

    这如何不是件惊喜?

    周堪赓心中欢喜的同时,却仍秉承着儒学的含蓄,垂头没有接话。

    朱由检也习惯了这些大臣如此做派,索性摊开了说,“周卿,内阁推举你为工部尚书,朕也查看了这些年你的政绩,是个合适的,今次招你回来,也是问问你,你自己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“朝廷人才济济,臣——”

    “虚话就不用多说了,朕只问你,你想不想干,能不能干?”朱由检打断周堪赓的话,大声问道。

    周堪赓听到皇帝这么直白的问话,反而是愣了,他下意识觉得,如果自己再说些什么废话,陛下定毫不犹豫得换个人来做工部尚书。

    周堪赓立即跪在地上,大声道:“臣定竭尽全力,为陛下分忧!”

    这就是应下了!

    朱由检看着周堪赓的脑袋,嘴角扬了扬,原先和这些大臣说话,总是要绕一番圈子,可够累的,这样多好!

    “行了,起来吧!”朱由检笑着抬了抬手。

    “只是陛下,”周堪赓起身之后,神色又有些为难,“臣这汴河还未治理好,怕是离不得臣。”

    朱由检点了点头,摆手示意周堪赓不要着急,“黄守才,周卿可知道?”

    “黄守才?”

    黄守才一升的主要事迹,就是治水济民,伊河、洛河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经常发生水灾,他亲眼目睹洪水泛滥造成的灾难,便下定决心学习治理河道的知识和技能。

    黄守才能得张国维推荐,自然是相识的,而周堪赓也曾在南京任职,还同张国维一同治水,《吴中水利全书》也有他的一份功劳。

    二人凭借张国维,倒也见过一面,印象却是不深,此时听皇帝提起这人,才想起来黄守才来。

    “黄守才于治水上很有本事,朕封他为河道使,这两日还在京中,你大可同他探讨治理汴河之事,定下一个方案,让他去施行,若有问题,再行商榷。”

    “可治水不比其他,很多都要实地勘验,之后再行决议,若只通过信件往来,怕是不尽祥实,耽误甚至影响到治水大事。”

    周堪赓这说话也有道理,朱由检点了点头,想着这倒是两难了,说到底,还是专业人才太少,大明朝廷这么多书生,可一门心思去考进士,只希望去年科举变革之后,大明能多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吧!

    “传黄守才、毕懋康!”朱由检突然朝王承恩吩咐完,才继续朝周堪赓道:“你说得不错,这些问题,咱们一起来解决!”

    皇帝说了个“咱们”,周堪赓听在心里,激动莫名,自己居然有资格被陛下引为“自己人”,这是莫大的荣耀啊!

    殊不知在朱由检这儿,只不过是顺口罢了!

    很快,毕懋康和黄守才就进了武英殿,二人行礼之后,同样被皇帝赐了座。

    大明做官,遵循着一套标准的流程,多数是经过科举,京中官宦子弟更多的是通过恩荫。

    黄守才两边都不是,他是被皇帝直接提拔的,而且这一提拔,是直接可以进宫面圣,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。

    黄守才没敢多看,坐在椅子上也显得畏畏缩缩,遍布沟壑的脸庞,以及粗糙的双手都彰显着他的身份,让他虽然得了官身,可看着也仍旧是个农民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毕卿,”朱由检首先朝毕懋康道:“这位是周堪赓,朕刚封他为工部尚书!”

    毕懋康闻言,脸上露出轻松的笑来,忙起身朝周堪赓行了一礼,“下官见过周尚书!”

    毕懋康是工部侍郎,一般而言,一部缺了尚书,由原部门侍郎中提拔一人是最便捷的事了,不管是对衙门事务,还是人员,都是最了解的,上手也最快。

    他本还想着,自己做了这尚书,工部两个侍郎可会因此有意见。

    可现在一看,毕懋康脸上的轻松喜悦,和对他的欢迎是真心。

    毕懋康的确是真心,他本好好的研制火器,自从去了一趟船厂,看到了王徵研发的蒸汽机,他就一门心思想着能否运用到火器上来。

    也的确是发明了些蒸汽武器,可不是动力太小,打出去的子弹穿透不了目标,就是打着打着就卡住了,反而是引起了一场小规模的爆炸。

    眼下正是试验的关头上,蔡尚书致仕,王徵不在,衙门里竟然自己成了老大,好多事虽然主事在做,可要用印或者签发,还得自己上。

    一日总要耗费不少时辰来处理琐事,自己的正事反而没了进展,如今可终于来了一个尚书,能不高兴么!

    “周卿虽然为尚书,但汴河治理也离不开他,所以毕卿啊,朕是想同你说,怕是还要累你一段时日。”朱由检又道。

    

第四百一十七章 工部尚书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